忠于職責(zé) 勤廉克己——黃志賢的故事
文章來源: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22
陸定一同志《金色的魚鉤》中的老班長,為了照顧受傷的小紅軍,想盡一切辦法,宿營在水塘邊釣魚為傷員做魚湯補充營養(yǎng),而自己卻只吃草根和小紅軍們吃剩下的魚骨頭,最終長眠于草地上。紅軍長征途中,有千千萬萬個“老班長”式的紅軍戰(zhàn)士,他們忠于職責(zé)、勤廉克己、無私奉獻(xiàn),把生的希望留給戰(zhàn)友,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,石城籍紅軍戰(zhàn)士黃志賢(音)就是其中之一。
黃志賢,石城縣阻擊戰(zhàn)的幸存者,于1934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二師五團三營六連部隊?wèi)?zhàn)略轉(zhuǎn)移。
“向右看齊,報數(shù)!”“一”“二”“三”“紅數(shù)個”嗯?戰(zhàn)友們一臉疑惑地看向這個敦實的小伙子,他撓了撓頭,開口解釋道,“不能說四,‘四’就是‘死’,我們石城人都說‘紅數(shù)個’,圖個吉利!”從此,“紅數(shù)個”就成了炊事員黃志賢的外號,直到最后。
部隊從瑞金出發(fā),向西轉(zhuǎn)移,突破敵人國民黨軍隊的四道封鎖線,攻克黎平、強渡烏江、搶渡大渡河、翻越茫茫夾金大雪山,經(jīng)歷了成百上千次戰(zhàn)斗。
1935年8月,部隊進(jìn)入川西北杳無人跡的大草地,向甘南地區(qū)行進(jìn)。行軍到了最艱難的境地,糧食補給跟不上了,戰(zhàn)士們個個饑腸轆轆。正如張愛萍將軍《過草地》一詩寫道:“綠原無垠漫風(fēng)煙,蓬蒿沒膝步泥潭。野草水煮果腹暖,干草火燒驅(qū)夜寒。坐地隨意堪露宿,臥看行云逐浪翻。帳月席茵刀槍枕,談笑低吟道明天。”生動地描繪了過草地時風(fēng)餐露宿、艱辛而豪邁的行軍歷程。
黃志賢所在的部隊在進(jìn)入草地第四天,幾乎就沒有糧食吃了,黃志賢只能尋些野菜、草根,煮給大家充饑。這天傍晚,只聽見黃志賢用少有的興奮的聲音喊到:“開飯嘍,開飯嘍,今天有葷有素,吃好可以走出草地打鬼子嘍!”大家圍上去問:“葷在哪里?怎么來的?”看著大家流口水的表情,黃志賢笑著說:“葷啊,就是你們?nèi)鸾鹑俗類鄢缘呐H鉁?!可惜今天換成了牛皮湯。”原來他將自己的牛皮腰帶削成一條條煮給了大家吃,這一餐大家吃得特別開心。
沒想到,第二天,黃志賢就餓得生病了。開始指導(dǎo)員攙扶著他走,后來黃志賢再也邁不開步子了,戰(zhàn)友們輪流著背他。這時戰(zhàn)友們才知道,那個原本敦實的炊事員這么輕啊!輕得就像一張枯樹皮貼在背上,讓人感覺不到身體的重量。走了不到二十華里,黃志賢不想連累大家,執(zhí)意要大家放他下來。隨隊的衛(wèi)生員檢查完黃志賢的身體,紅著眼背過身去。黃志賢喘著粗氣說道:“你們走吧,我不能連累大家。反正我不行了,不能讓大家死在草地上,多一人活著就多一份力量,我只有一個要求,勝利以后,你們一定要想法告訴我家里一聲,我在草地上光榮了! ”說完,他堅決地推開攙扶自己的戰(zhàn)友,拖著瘦弱的身軀向旁邊偏僻的小水溝爬去。
八十年后,瑞金籍老紅軍鐘枝棋回憶起這件事,抹了抹眼淚,用顫抖地聲音說道:“俗話說,三年大旱,餓不死廚官,可是,我們后來才知道,黃志賢這個石城老俵,為了讓我們填飽肚子,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給自己斷了糧食,他把每粒米都留給了我們,每次只吃剩下的菜葉和米湯。身體那么敦實的小伙子,本來可以活著的,活得好好的!他是炊事員,有的是機會隨便吃一點什么……他比我們更有機會活下來啊!”
就是這樣一個連報數(shù)“四”都忌諱諧音“死”而要報“紅數(shù)個”的石城紅軍戰(zhàn)士,為了戰(zhàn)友們生存的機會,無私奉獻(xiàn)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。身為炊事員,忠于職責(zé),勤廉克己,不但沒有利用職務(wù)上的便利為自己保命謀取食物,反而自斷糧食舍己為人。
如今的松潘草地,春日百花繽紛,夏日牛羊成群,秋日遼闊輝煌,冬日冷峻蒼茫。黃志賢犧牲了,永遠(yuǎn)地留在了廣袤無垠的草地上,但他的勤廉事跡永鐫豐碑,他為了革命勤廉克己、無私奉獻(xiàn)的精神品質(zhì)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(chǎn)黨人奮勇前行。